“中国生态大黄鱼(岱衢)之乡”
✚
●
○
为探究舟山大黄鱼养殖业的现状,日前,笔者首先来到岱衢族大黄鱼的故乡——岱山。今年74岁的虞吉宏曾担任岱山县水产局长,自2002年退休以来,他一直致力于大黄鱼的育苗、养殖。在他和舟山蓝科海洋生物研究所负责人邵国洱等人的努力下,2014年,岱山县开始具备大黄鱼育苗能力。
“这之前,岱山的大黄鱼苗都是从宁波水产研究所运来,因为他们的亲鱼是从岱山岱衢洋捕去的,根据协议,一半鱼苗须返回岱山养殖。”虞吉宏说,为了捕捞亲鱼,他和渔民一起专门研制了一套独特的网具,并申请专利。
宁波市经过10年努力,2012年12月将中国渔业协会颁发的“中国生态大黄鱼(岱衢)之乡”牌子收入囊中。当年,这一消息让岱山乃至舟山各界人士感到无比遗憾。
长期承担宁波市大黄鱼育苗任务的象山港湾水产苗种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根兴说,舟山人捕鱼比宁波人厉害,但养殖比不过宁波人,主要原因是宁波港湾条件优于舟山。
舟山大黄鱼养殖需要跨过越冬关
✚
●
○
舟山有1390多个岛屿,港湾众多,其中不乏优良海湾,怎么条件不如宁波?
“看起来港湾很多,但有的湾口朝西北方向,经不住台风恶浪打击、冷空气袭击;有的港湾逐渐促淤围垦,水深达不到要求,不再适合网箱养殖。 ”邵国洱介绍,以岱山为例,理想的网箱养殖基地确实不容易找,于是去年初他们还把一部分鱼苗放到宁波宁海养殖。这一举动出于两个考虑:一、推广鱼苗,因为那边养殖户多;二、那边港湾水温适宜鱼类过冬。
据了解,尽管这几年岱山的一些滩涂浅海围塘因围垦导致面积逐渐减少,但目前该县围塘养殖面积仍有1.4万亩,主要养殖品种有对虾、贝类、石斑鱼、紫菜、梭子蟹等。大黄鱼养殖仅有长涂岛叮嘴门海域。
岱山县海洋与渔业局渔业科科长朱若欣说,为促进大黄鱼产业发展,这几年他们在浙江省现代渔业发展基金的支持下,不但通过项目申报途径,资助育苗场用于增殖放流,还给予每只网箱一定金额的补助。“笃 笃 笃”,在长涂岛叮嘴门大黄鱼养殖基地,随着养殖工人的敲击声,重0.5公斤左右的大黄鱼背脊露出水面,工人用网兜顺势一捞,就见几条大小不一的夹杂金黄色的鱼儿滑动。
这一带现有8只周长各为60米的网箱,是来自宁波的舟山岱衢洋公司负责人张家豪布置的,为此他的公司已投入资金六七百万元。“2016年5月来这里,发现叮嘴门这地方具备天然的养殖优势。 ”张家豪说,这里有港湾,但不是全封闭的,大黄鱼需要潮流冲击,肉质会更坚,有质感,这里真不愧为大黄鱼的故乡。
2年多来,张家豪和他的团队吃住在几乎废弃的渔村旧房内,摸索激流中如何养活、养好大黄鱼,然而第一年养殖效益不理想,因为流急,鱼条形不好看;舟山气温最低季节,大部分鱼冻死,其间又被一艘渔船撞掉一只网箱,损失惨重。“依靠从山东请来的科研人员,现在缓解流急问题已经解决,接下去是鱼儿如何过冬问题。 ”张家豪说,这个问题不解决,他只能把现有的鱼儿赶在春节前捕上来卖掉,但这样实在可惜。
笔者在采访普陀、嵊泗几个大黄鱼养殖户时,他们也反映,与沿海其他地区相比,舟山养殖大黄鱼的第一难关还是过冬。普陀区光品家庭农场场主施光品说,每年过冬,总要损失不少。
百舸争流 育苗营销品牌需要规范发力
✚
●
○
那么,如何解决大黄鱼越冬这一难题?
2005年就开始养殖大黄鱼的嵊泗县蓝海洋生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叶朝阳介绍,每到寒冷天气,他们就把鱼转移到室内。近5年,他们还与台州大陈岛那边的养殖企业合作,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鱼儿可以转移到温度较高地区,但涉及到成本及成活率,影响肉质。而且,舟山有的岛屿港湾边平地少,实施工厂化转移、建设审批有难度。另有东极一养殖户反映,他想扩大养殖海域面积,但申报后没结果,随着国家对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视,海域使用审批难度增大。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在我省大黄鱼育苗市场上出现岱衢族、闽东族育苗进货混杂的状况,这对于浙江大黄鱼产业可持续发展不利,因为岱衢族大黄鱼的市场竞争力有绝对优势,两者成鱼销售价往往相差一半,如果品种退化,那岱衢族大黄鱼品牌、口碑就会受到影响。岱衢族大黄鱼纯种保护,需要政府引起重视和科研机构积极作为。
“大黄鱼曾给岱山带来繁荣和昌盛。过去,每逢大黄鱼汛,江浙沪闽等地渔船汇集岱山古镇东沙,现在这里还留存大黄鱼加工、交易的遗迹。”虞吉宏说,当下,岱山正在发展海岛旅游业,无论是作为餐饮菜肴还是让游客体验大黄鱼非遗文化,养出更多的大黄鱼,发展休闲渔业,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出路所在。
时下,福建的宁德也在培育岱衢族鱼苗。有报道称,宁德大黄鱼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0%;而我省的宁波已成为岱衢族大黄鱼苗种主要供应地,台州的大黄鱼年养殖数量已达到300至400万尾,温州南麂大黄鱼进入2016年杭州G20峰会,连续多年被评为浙江农业博览会金奖。相比之下,作为原产地的舟山养殖大黄鱼,尽管品质优,但目前养殖规模小、营销力度也赶不上其他地区。
好在,现有的舟山养殖户和养殖企业主对未来充满信心,均表示舟山海域一定能养出最受消费者青睐的近似野生的生态大黄鱼。
舟山的大黄鱼产业,同样引起了浙江海洋大学党委书记严小军的关注。他透露,最近设想实施“舟山野生大黄鱼重回万吨计划”。他说:“舟山现在是国家绿色渔业的示范基地,应该是渔业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但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现在野生的大黄鱼数量稀缺。”严小军设想着,能不能通过管理海上牧场建设,将一些学科资源重新组合起来,通过5年左右的实践,能使野生大黄鱼重回故里,从而成为中国海洋生态资源绿色创新发展的一个案例和典型。
来源:舟报集团新媒体
作者:雪声
编辑:陈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